培养有中国根基•世界眼光•未来头脑•创新思维的现代人

以“规则”立班,用“耐心”育心!牛野老师——当好学生的“成长陪伴者”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浏览量:10

课间的左思高中教学楼走廊,高一(6)班的学生或抱着笔记本轻声讨论题目,或走到窗边远眺放松,秩序井然。很难想象,一个月前,这里还是有些混乱的场景。这场悄然发生的改变,背后是有着11年教龄与班主任经验的牛野老师,用“规则先行+正向引导”的智慧,以及“关注每个小进步”的用心,为班级注入的成长力量。

在牛野老师的教育**里,“班主任”不仅是管理者,更是学生高中生涯的“成长陪伴者”——他用身教教会学生珍惜时间,用“悄悄话”倾听学生的烦恼,用团队协作凝聚教育合力,在“用真诚点亮每颗星,用耐心等待每朵花开”的座右铭下,陪着高一(6)班的学生,一步步适应高中生活的节奏。

“刚开学时,军训队列松散,休息后站队要等半天,上课铃响了还有人在找课本。”回忆起接手班级的*初,牛野老师笑着摇摇头。但他没有急于颁布严格的班规,而是先召集学生围坐在一起,讨论 “我们理想的班级是什么样的”。

“上课前一分钟,课本、笔记本、文具摆放整齐”“课间不打闹,能安静休息或讨论问题”“卫生轮流做,保持教室整洁”—— 这些由学生自主提出的要求,*终汇总成《高一(6)班公约》。“自己定的规则,认同感才强。” 牛野老师说,比如针对课前准备,学生自己提出的 “一分钟整理”,执行起来远比老师单方面要求顺利,“有学生说‘这是我们自己定的,得做到’”。

除了“规则先行”,正向激励是他推动班风转变的另一“法宝”。每天,他都会留意学生的表现:有人主动帮同学讲题,有人默默整理好讲台,有人上课举手次数变多,这些“小进步”都会被他记在心里,在班会课或班级群里公开表扬。

“高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快速提分,但每个小改变都值得肯定。”他说,正是这些具体的表扬,让越来越多学生愿意向“优秀”靠拢,慢慢形成了沉稳、有序的班风。

“老师,您每天都这么早来呀!” 早上6点30分,距离早读还有半小时,高一(6)班的教室已有学生在背单词、整理错题,看到牛野老师走进来,学生笑着打招呼。每天提前到班,是他坚持了11年的习惯。

“初中到高中,学生*容易出现‘时间适应难题’——自主时间变多了,反而不知道怎么用。”牛野老师说,他的办法是“身教”:早上到班后,他会坐在讲台前备课、批改作业,用自己的专注影响学生;自习课时,他不来回走动监督,而是和学生一起 “学习”,有时批改作业,有时做一套高考真题。

除了课堂时间,他还特别重视“碎片时间”的利用:午间11点40分到12点,在教室等着学生答疑;课间抽时间批改“小作业”,及时掌握学生当天的学习情况;发现某个知识点多数学生没掌握,就利用第二天早读的5分钟快速讲解。“碎片时间用好了,学生的疑问能‘不过夜’,学习信心也会越来越强。” 他说,现在班级的知识点小测正确率明显提高。

走进高一(6)班,教室后面的文化墙格外醒目:上面贴满了学生的“高中目标卡”,有人写 “高考考进心仪的理工大学”,有人写 “掌握素描基础,加入美术社团”;黑板报上,“我的高中目标”主题图文并茂,是学生们分组完成的作品。

“班级文化不是老师布置的‘装饰’,得让学生成为主人。”牛野老师说,他让学生自主报名“卫生小组”,每组负责一天的卫生,还推选了“卫生委员”监督;各科课代表由学生自愿担任,负责检查作业、反馈学情。

他还推行 “整洁桌面计划”,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后把课本、文具收拾整齐,椅子推到桌下。“一开始有学生觉得麻烦,但坚持下来,大家发现整洁的桌面能让人更快找到资料,上课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。”牛野老师说,这些看似细小的“自主管理”,让学生从“被动遵守”变成了“主动习惯”。

“老师,谢谢您带小洋去看医生,还每天让同学帮她打饭!” 学生小洋在军训时脚部受伤,牛野老师每天安排同学帮她打饭,放学后送她回寝室,家长得知后特意发来感谢消息。在他看来,教育不仅是教知识,更是“在学生需要时伸把手”。

牛野老师设立了“悄悄话制度”,学生有烦恼可以写纸条送到他的办公桌,他每天都会查看、回复。在家校沟通上,他注重“细节反馈”:微信里,会具体告诉家长“今天孩子主动回答数学问题,表现很好”“*近作业正确率下降,麻烦您在家多留意”;遇到复杂问题,就用视频沟通,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;定期开家长会,**反馈班级和学生情况。家长说:“老师,您对孩子的用心我们都看在眼里,孩子说您帮她申请助学金、带她吃饭,把孩子交给您,我们特别放心。”


“用真诚点亮每颗星,用耐心等待每朵花开”,这是牛野老师的教育座右铭。他说,每个学生都是****的,成长节奏不同,需要老师用耐心去守护。“我希望这个班级不仅成绩优秀,更能成为一个温暖的‘成长共同体’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,为高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”

在左思高中的校园里,教育不是“立竿见影”的改造,而是“规则与温度并存”的陪伴。牛野老师用规则帮学生建立秩序,用耐心等待学生成长,用真诚点亮学生心里的“星光”——这或许就是教育*美的模样: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陪伴下,慢慢“开花”,成为****的自己。


出品 / 企划部

摄像 / 林虹阳

排版 / 孙红旭

终审 / 王   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