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
“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,我愿做那盏引航的灯,陪孩子们走过高中*初的旅程。”左思高中高一(9)班班主任高春婷,有着12年教龄,谈及教育,她眼中满是热忱。
在左思高中高一(9)班,高老师的教育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 “壮举”,而是藏在“每天多投入十分钟”的坚持里:清晨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陪学生早读,课间花十分钟听学生倾诉烦恼,傍晚用十分钟给家长发一条“孩子今天的小进步”……这些细碎的时光,被她变成了温暖的光,照亮了学生从懵懂到坚定的高中初程。
	 
 
“高老师比早读铃还准时。”这是高一(9)班学生的共识。每天清晨6点50分,距离早读开始还有十分钟,高春婷老师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教室 ——有时坐在后排批改前一天的作业,有时站在门口笑着迎接学生。
“身教比言传更有力量。”高老师说,她坚持早到,不是为了“监督”,而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“时间值得被珍惜”。针对班级初建时部分学生拖拉、迟到的问题,她没有用严厉的批评,而是用“陪伴式引导”:对经常迟到的学生,她会提前在教学楼门口等候,笑着说“咱们一起走,正好聊聊你昨天的错题”;对自习时容易走神的学生,她会坐在其旁边备课,用“在场”的状态默默影响对方。
	 
 
除了清晨的十分钟,她更擅长“打捞”碎片时间:晚饭间隙,她会留在教室,一边批改随堂练习,一边等候学生来答疑;课后十分钟,她有“轮值谈心”计划,每天随机找2-3名学生,聊“上节课听懂了吗”“*近有没有开心的事”;晚自习前的空档,她会拿着笔记本,记录学生当天的“小进步”。
这些“十分钟”的积累,让班级悄然蜕变:课堂变得专注,学生遇到问题不再藏着掖着,而是主动找她沟通。有学生在周记里写:“高老师的十分钟,让我觉得高中不是一个人在奋斗。”
	 
 
	 
 
“班级公约不是老师的‘命令’,是咱们共同的‘约定’。”开学**周,高春婷老师没有直接颁布班规,而是组织全班学生围坐成圈,讨论“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班级”。学生们各抒己见:“想上课没人说话,能专心听讲”“想教室干干净净,看着舒服”“想遇到困难时,大家能互相帮忙”…… *终,这些想法被整理成《高一(9)班公约》,每个学生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“自己定的规则,才会真心守护。”高春婷老师说,公约实施初期,有学生忘记“人走桌清”,她没有指责,而是在班会课上展示了几张“整洁书桌” 的照片,笑着说:“大家看,这样的书桌是不是让人心情变好?咱们一起给书桌‘美个容’吧!” 之后,学生们不仅主动整理自己的书桌,还自发成立了“班级美容小组”,每天放学后检查教室卫生,甚至会互相提醒 “你的书放歪啦”。
	 
 
班级环境布置也处处体现“学生主导”:黑板报每月换一次主题,由学生分组负责,从“青春奋斗”到“传统文化”,每次都能带来惊喜——负责绘画的学生精心设计版面,擅长书法的学生书写标题,喜欢写作的学生撰写文稿;图书角的书由学生自愿捐赠,每本书里都夹着一张“推荐卡”,写着“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超励志,推荐大家看看”;教室后排的“成长墙”,贴满了学生的“小目标”,有人写“下次月考数学进步10分”,有人写 “学会主动和同学打招呼”。
	
	 
 
“高一不只是‘打基础’的一年,更是‘长心性’的一年。”高春婷老师始终认为,教育不能只盯着成绩,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、人际和成长中的小烦恼。
在情绪疏导上,她定期开展“情绪树洞”主题班会,让学生匿名写下自己的烦恼,她逐一回应;对性格内向的学生,她会单独交流,用“我上学时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拉近距离。在人际交往方面,她组织“小组协作闯关”活动,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、包容。在目标规划上,她会和每个学生一起分析“优势学科”“薄弱环节”,制定“阶段性小目标”,比如“这周背会 30 个英语单词”“下次作业减少3处错误”。
	 
 
在与家长沟通时,高老师注重“细节反馈”,从不只说“孩子表现很好”,而是具体到“今天主动擦了黑板”“数学课上举手回答了 2次问题”“喜欢在草稿本上画漫画,很有创造力”。
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责任感,她坚持开展“感恩日记”活动,让学生每周记录“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”;每月组织“责任担当” 班会,邀请学生分享“为班级、为他人做的小事”。其中,“给父母写一封信”的活动效果显著:很多学生通过写信,**次认真表达对父母的感谢,有学生在信中写道 “以前总觉得爸妈的唠叨很烦,现在才知道,那都是爱我的样子”,不少家长读完信后,特意给高老师发消息 “孩子好像突然长大了”。
在与家长的合作中,她认为核心是“共同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生活”。学生小佳,刚入学时很不适应,上课老走神,成绩下滑明显。高老师**时间和家长沟通,一起分析原因:小佳是“慢热型”性格,对新环境、新节奏需要更长的适应期。他们共同制定了“逐步适应”计划:每天让小佳和家长分享“课堂上的一个小收获”,家长把内容反馈给高老师;高老师则在学校根据小佳的“收获”,课堂上多提问、多鼓励,课后找小佳聊“今天的收获很棒,继续加油”。小佳慢慢适应了高中生活,上课专注了,成绩也稳步提升。
	 
 
“以爱育爱,以光引航”,这是高老师的教育座右铭,也是她9年左思班主任生涯的真实写照。她从未追求 “轰轰烈烈的成绩”,而是坚持把每个学生当成“****的宝藏”——用“十分钟”的陪伴传递温暖,用“学生主导”的规则培养自觉,用“细节关怀”守护成长,用“并肩协作”凝聚力量。
如今,高一(9)班已经成了一个“有温度、有力量”的集体:学生们互相帮助、共同进步,遇到问题会说“咱们一起想办法”;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,说“有高老师在,我们踏实”。而高老师依然每天提前十分钟到班,依然在课间和学生聊天,依然会在草稿本上给学生画小太阳——她知道,教育的“光”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在这些细碎的时光里,慢慢照亮学生的路。
	
出品 / 企划部
	
摄像 / 林虹阳
	
排版 / 孙红旭
	
终审 / 王 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