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养有中国根基•世界眼光•未来头脑•创新思维的现代人

打造“新质生产力”,理想火焰在“左思”燃放!

发布时间:2024-04-29 浏览量:107

大庆左思学校总校长梁学波: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核心,坚持管理以过程为抓手,坚持评价以业绩为标准!凝心聚力勤投入,勤科研,勤落实,将勤奋进行到底!拼常规,拼细节,拼坚持,将拼搏进行到底!真用心,真投情,真竭力,将较真进行到底!善顺势,善攻坚,善突破,将善战进行到底!

——引言

*近,关于大庆左思学校的两条消息刷爆了朋友圈,一条是左思高中的学子荣获了**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奖项,一条则是左思学校的梁学波总校长受邀出席了**民办教育家代表大会,并接受了央视的专访,其关于《新质生产力&民办教育发展新路径》的专题分享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共鸣。

对于梁校长,我们并不陌生;对于“左思教育”这个响亮的**,我们并不陌生;对于左思学校的教育靓景,我们自然更为熟知!

TA以“小规模的品质教育”为定位
以“小班化、个性化、精准化”为支撑
以“**生更优,普通生成忧,潜质生向优”为教育目标
奉行“精心、精细、精致”的管理理念
和“品味、品质、**”办学追求
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与高升学相结合的**高中
2016—2023年连续被大庆市教育局授予示范单位
大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、大庆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
2017年荣获“全国创新教育示范学校”
2018年荣获“全国民办教育百强”称号
2020年荣获“央视网公信力教育**”荣誉称号
2021年荣获“全国创新教育示范学校”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
2023年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

**华人作文大赛二等奖得主高二1班郑至强
及指导老师陈虹获奖证书

**华人作文大赛二等奖得主高一1班于浩文
及指导老师迟虹获奖证书

**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国内主题涉及“中华**传统文化元素”“山水文化”“科技浪潮”“诗词文化”,左思学子不仅有纵情山水间、畅游诗词中、身在科技浪潮中的哲思和感悟;更有在广博的视野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深刻理解。大庆左思学校“左思人都要努力成为**的栋梁”的价值追求以及“**视野,工匠精神”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人心,落地生根。

“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,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,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”是左思学校的教育理念,在**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佳绩的学子们,就是这一理念的*佳展现。

郑至强,大庆左思高中高三(1)班学生,在此次**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。

他阳光帅气,走进左思高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,不仅在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提升,个人综合素养上也有了较为深厚的积淀。如今文理兼备、学业成绩名列前茅的他,已经傲然地将自己的高考目标确定为了某985终点高校!

高一(1)班学生于浩文在此次**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也荣获了二等奖,刚刚进入左思不到一年的他,就在老师的培养下具备了极高的写作能力。

“新角度、新视野,无论是在当下还是未来的写作中都显得尤为重要,从素材积累到知识扩展,从感悟生活到悦动日常,从语言架构到打磨润色,更不用说思路与细节等,他都在整个过程中积极进取,所以在指导和培养的过程中就觉得特别地值得,我们当老师的就是想着自己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棒,越**,我特别替他开心”于浩文的语文老师迟红说。

TA们只是冰山一角。在大庆左思高中,还有很多“低调”的“学霸”,TA们在这所学校里找准了属于自己的赛道,并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向上生长与发展的动力!


发掘学生潜力,培养学生自信,在增量评价中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,并赋能助其置顶**,这是左思教育一直在持续实践、压靠的重点。

养成教育
学习习惯
生活习惯
综合素养

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
美丽温馨的校园环境
媲美省重点的教学力量

成功秘诀:私塾式教学
独具特色:分层式教学
私人订制:学习计划
弯道超车:背记计划
课下巩固:督促考察
师生***:面批面改
免费家教:一对一辅导

学校用心
家长省心
学生安心

左思高中旨在构建全域高质量发展体系,加强学校组织和团队建设,推进精细化管理,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双丰收,螺旋式推进,我们必将始终把握并持续深耕文化左思、党建左思、品质左思、拔尖左思、德育左思、平安左思、满意左思、幸福左思的铸造标向,一核五层五翼、一课五备的教学特色模式,提升课堂温度、课堂宽度、课堂深度、课堂精度、课堂坡度、课堂参与度的操作方法,“是否有利于学生的**发展;是否有利于教师的**发展;是否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”三个方向原则,重塑“三让一树”的办学思想,升级“学生、教师、家长、学校、社会”五位一体同心圆体系,左思高中执行校长林勤厚介绍说。

低头看,涵养“”万里征程心依旧”的情绪价值!
抬头看,打造“人间烟火甚绚烂”的新质生产力!
向前看,展望“前路漫漫亦灿烂”的双向奔赴!

大庆左思学校总校长梁学波:民办教育发展没有天花板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,民办教育已经从岁月静好模式切换到负重前行模式。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情怀与努力,还需要制度与模型创新。“把拧干的毛巾再拧一把”,改良学校流程,再次提升管理效能迫在眉睫。我们要让教师“精神”起来,让团队“精神”起来,让学校“精神”起来。人只有有了精神,才可能进行创造。